游牧小说提供宋史无错字免费阅读 |
![]() |
|
游牧小说网 > 历史小说 > 宋史 作者:脱脱、阿鲁图等 | 书号:10204 时间:2017/3/26 字数:21070 |
上一章 七十五卷 下一章 ( → ) | |
彭乘 嵇颖 梅挚 司马池(子旦 从子里 曾孙朴)李及 燕肃(子度孙瑛)蒋堂 刘夔 马亮 陈希亮 彭乘,字利建,益州华 ![]() ![]() 天禧初,用寇准荐,为馆阁校勘,改天平军节度推官。预校正南、北《史》、《隋书》,改秘书省著作佐郞,迁本省丞、集贤校理。恳求便亲,得知普州,蜀人得守乡郡自乘始。普人鲜知学,乘为兴学,召其弟子为生员教育之。乘⽗卒,既葬,有甘露降于墓柏,人以为孝感。服除,知荆门军,改太常博士。召还,同判尚书刑部,出知安州,徙提点京西刑狱,改夔州路转运使。会土贼田忠霸 ![]() ![]() 初,修起居注缺中书舍人,而乘在选中,帝指乘曰:"此老儒也,雅有恬退名,无以易之。"及召见,谕曰:"卿先朝旧臣,久补外,而未尝自言。"对曰:"臣生孤远,自量其分,安敢过有所望。"帝颇嘉之。乘质重寡言, ![]() 嵇颖,字公实,应天宋城人。⽗适,尝为石首主簿。民有⽗子坐重系,府檄适按之,抵其⽗于法,而子获免;⽗死,假人言曰:"主簿,仁人也,行且生贤子,后必大。"明年颍生。 天圣中,进士及第,授蔡州团练判官。王曾知青州、徙天雄军,皆辟为从事。后用曾荐,迁太子中允,为集贤校理。历开封府推官、三司度支判官、同修起居注,擢知制诰,累迁尚书兵部员外郞。召⼊翰林为学士,未及谢,卒。诏以告敕、袭⾐、金带、鞍勒马赐其家。 颖举进士,时王曾、张知⽩相继为南京留守,见颖谨厚笃学,谓其弟子曰:"若曹师表也。"张尧封尝从颖学,所为文,多留颖家。其后尧封女⼊噤中,为修媛,甚被宠幸,令其弟化基诣颖,求编次其⽗稿,为序以献之。颍不答,亦不以献。 梅挚,字公仪,成都新繁人。进士,起家大理评事、知蓝田上元县,徙知昭州,通判苏州。二浙饥,官贷种食,已而督偿颇急,挚言借贷本以行惠,乃重困民,诏缓输期。 庆历中,擢殿中侍御史。时数有灾异,引《洪范》上《变戒》曰:""王省惟岁",谓王总群吏如岁,四时有不顺,则省其职。今⽇食于舂,地震于夏,雨⽔于秋。一岁而变及三时,此天意以陛下省职未至,而丁宁戒告也。伊、洛暴涨漂庐舍,海⽔⼊台州杀民人,浙江溃防,⻩河溢埽,所谓"⽔不润下"。陛下宜躬责修德,以回上帝之眷佑。 ![]() ![]() 徙开封府推官,迁判官。僧常莹以简札达宮人,辇官郑⽟醉呼,欧徼巡卒,皆释不问,挚请悉杖配之。改度支判官,进侍御史。论石元孙"不死行陈,系缧以还,国之辱也,不斩无以厉边臣。"再奏不报。李用和除宣徽使,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挚言:"国初,杜审琼亦帝舅也,官止大将军;李继隆累有战功,晚年始拜使相。祖宗慎名器如此,今不宜亟授无功。"以户部员外郞兼侍御史知杂事、权判大理寺。言:"权陕西转运使张尧佐非才,繇宮掖以进,恐上累圣德。"及奏减资政殿学士员,召待制官同议政,复百官转对。帝谓大臣曰:"梅挚言事有体。"以为户部副使。 会宴契丹使紫宸殿,三司副使当坐殿东庑下。同列有谓曲宴例坐殿上,而大宴当止殿门外尔。因不即坐,与刘湜、陈洎趋出。降知海州,徙苏州,人为度支副使。初,河北岁饥,三司益漕江、淮米饷河北。后江、淮饥,有司尚责其数,挚奏减之。 擢天章阁待制、陕西都转运使。还判吏部流內铨,进龙图阁学士、知滑州。州岁备河,调丁壮伐滩苇,挚以疲民,奏用州兵代之。河大涨,将决,夜率官属督工徒完堤,⽔不为患,诏奖其劳。勾当三班院、同知贡举。请知杭州,帝赐诗宠行。累迁右谏议大夫,徙江宁府,又徙河中。卒。 挚 ![]() 司马池,字和中,自言晋安平献王孚后,征东大将军 ![]() ![]() 举进士,当试殿庭而报⺟亡,友匿其书。池心动,夜不能寐,曰:"吾⺟素多疾,家岂无有异乎?"行至宮城门,徘徊不能⼊。因语其友,而友止以⺟疾告,遂号恸而归。后中第,授永宁主簿。出⼊乘驴。与令相恶,池以公事谒令,令南向踞坐不起,池挽令西向偶坐论事,不为少屈。历建德、郫县尉。蜀人妄言戍兵叛,蛮将⼊寇,富人争瘗金银逃山⾕间。令闾丘梦松假他事上府,主簿称疾不出,池摄县事。会上元张灯,乃纵民游观,凡三夕,民心遂安。 调郑州防御判官、知光山县。噤中营造,诏诸州调竹木,州符期三⽇毕输。池以土不产大竹,转市蕲、⻩,非三⽇可致,乃更与民自为期,约过不输者罪之,既而输竹先诸县。 盛度荐于朝,改秘书省著作佐郞、监安丰酒税,徙知小溪县。刘烨知河南府,辟知司录参军事,岁余,通判留守司。枢密使曹利用奏为群牧判官,辞不就,朝廷固授之。利用尝委括大臣所负进马价,池曰:"令之不行,由上犯之。公所负尚多,不先输,何以趣他人。"利用惊曰:"吏绐我已输矣。"亟命送官,数⽇而诸负者皆⼊。利用贬,其 ![]() 会诏百官转对,池言:"唐制门下省,诏书之出,有不便者得以封还。今门下虽有封驳之名,而诏书一切自中书以下,非所以防过举也。"內侍皇甫继明给事章献太后阁,兼领估马司,自言估马有羡利,乞迁官。事下群牧司,阅无羡利。继明方用事,自制置使以下皆 ![]() ![]() 召知谏院,上表恳辞。仁宗谓宰相曰:"人皆嗜进,而池独嗜退,亦难能也。"加直史馆,复知凤翔。有疑狱上谳,大理辄复下,掾属惶遽引咎。池曰:"长吏者政事所繇,非诸君过。"乃独承其罪,有诏勿劾。岐 ![]() 累迁尚书兵部员外郞,遂兼侍御史知杂事。尝言:"陕西用兵无宿将,刘平好自用而少智谋,必误大事。"后平果败。更户部度支、盐铁副使。岁満,中书进名,帝曰:"是固辞谏官者。"擢天章阁待制、知河中府,徙同州,又徙杭州。 池 ![]() 旦字伯康。清直敏強,虽小事必审思,度不中不释。以⽗任,为秘书省校书郞,历郑县主簿。郑有妇蔺讼夺人田者,家多金钱,市 ![]() 举监在京百万仓,时祁隶太原,以太原留,不召。通判乾州,未行,举监在京杂物库。知宜兴县,其民嚣讼,旦每狱必穷 ![]() 时王安石守常州,开运河,调夫诸县。旦言:"役大而亟,民有不胜,则其患非徒不可就而已。请令诸县岁递一役,虽缓必成。"安石不听。秋,大霖雨,民苦之,多自经死,役竟罢。历知梁山军、安州。旦治郡有大体,所施设,取于适理便事。再监凤翔太平宮,以熙宁八年致仕。历官十七,迁至太中大夫。元祐二年,卒,年八十二。 旦澹薄无 ![]() 英宗即位,例以亲属⼊贺得官,时旦在梁山,诸孙未仕者皆不遣,惟遣其从兄子禀。旦与人 ![]() ![]() 里字昭远。进士释褐,授威胜军判官,改大理寺丞。庞籍为鄜延经略使,奏通判鄜州。州将武人,不法,里平居与之 ![]() ![]() 朴字文季,少育于外祖范纯仁。绍圣 ![]() ![]() 靖康初,⼊为虞部、右司员外郞。金人次汴郊,命朴使之。二酋问朴家世,具以告。喜曰:"贤者之后也。"待之加礼,乃吐腹心,谕以亟求讲解。朴复命,任事者疑不决。都城陷,宗思朴之言,以为兵部侍郞。二帝将北迁,又贻书请存立赵氏,金人惮之,挟以北去,且悉取其孥。开封仪曹赵鼎,为匿其长子倬于蜀,故得免。 建炎登极,赦至燕,朴私令赍诣徽宗,为人所告。金主怜其忠,释之。徽宗崩,朴与奉使朱弁在燕共议制服,弁 ![]() 李及,字幼几,其先范 ![]() 初,置提点刑狱,內出及与陈纲二人名付中书。明⽇,以纲使河北,及使陕西,特迁一官。还判三司磨勘司,出知凤翔府,徙延州,除三司户部副使,为淮南转运使,累迁太常少卿、知秦州。议者以及谨厚,非守边才。及至秦州,州将吏亦颇易之。会有噤卒⽩昼攫妇人金钗于市,束执以来。及方坐观书,召之使前,略加诘问,其人服罪。及亟命斩之,观书如故,于是将士皆惊服。改左司郞中、枢密直学士,以右谏议大夫召还,勾当三班院,再迁尚书工部侍郞,历知杭州、郓州、应天、河南府,召拜御史中丞。卒,年七十。特赠礼部尚书,谥恭惠。 及资质清介,所治简严,喜慰荐下吏,而乐道人之善。在杭州,恶其风俗轻靡,不事宴游。一⽇,冒雪出郊,众谓当置酒召客,乃独造林逋清谈,至暮而归。居官数年,未尝市吴中物。比去,唯市《⽩乐天集》。在河南,杜衍为提点刑狱,间与衍会,而具甚疏薄。他⽇,中贵人用事者至,亦无加品,衍叹其清德。娶张氏, ![]() 燕肃,字穆之,青州益都人。⽗峻,慷慨任侠,杨光远反时,率其属 ![]() 迁殿中侍御史、提点广南西路刑狱,迁侍御史,徙广南东路。还,为丁谓所恶,出知越州。徙明州,俗轻悍喜斗,肃下令独罪先殴者,于是斗者为息。直昭文馆,为定王府记室参军,判尚书刑部。建言:"京师大辟一覆奏,而州郡之狱有疑及情可悯者上请,多为法司所驳,乃得不应奏之罪。愿如京师,死许覆奏。"遂诏疑狱及情可悯者上请,语在《刑法志》。其后大辟上请者多得贷,议自肃始。 擢龙图阁待制、权知审刑院、知梓州,还,同纠察在京刑狱,再判刑部,累迁左谏议大夫、知亳州,徙青州。属岁歉,命兼京东安抚使。⼊判太常寺兼大理寺,复知审刑。肃言:"旧太常钟磬皆设⾊,每三岁亲祠,则重饰之。岁既久,所涂积厚,声益不协。"乃诏与李照、宋祁同按王朴律,即划涤考击,合以律准,试于后苑,声皆协。又诏与章得象、冯元详刻漏。进龙图阁直学士、知颍州,徙邓州。官至礼部侍郞致仕,卒。 肃喜为诗,其多至数千篇。 ![]() 度字唐卿。登进士第,知陈留县。京东蝗,年饥盗发,度劝邑豪出粟六万以济民,又行保伍法以察盗,善状⽇闻。通判永兴军。三司使王尧臣举为户部判官,以伐阅浅,始命权发遣,遂为故事。 出知滑。滑与黎 ![]() ![]() ![]() 度有心计,凡六佐大农。庆历中,三司请榷河北盐。度言:"川峡不榷酒,河北不噤盐,此祖宗顺民俗,不易之制也,榷之非是。"会张方平亦论之,议遂寝。 瑛字仁叔,以荫为瑕丘尉。县人习为盗,瑛榜谕曰:"今平民或呼以盗,必怒见词⾊,顾乃舍耕稼本业,为人所不肯为者。及陷于罪,则终⾝不齿于乡闾,尉不忍以是待汝。"盗感悟,为稍弭。累迁太府丞、开封少尹。历广东转运判官,进副使,加进秘阁。时方尚老氏教,瑛言:"守臣任満考课,乞以兴崇教法、拯葺道宮为善最。"从之。连进直龙图阁。 时瑛在岭峤七年,括南海犀珠、香药,奉宰相內侍,人目之为"香燕"。遂以徽猷阁待制提举醴泉观,拜户部侍郞。徽宗赐书"仁人义士之家"以表之,盖取王安石颂其曾大⽗肃诗语也。转开封尹,赐进士出⾝,兼侍读,且将大用。后以御史言瑛不能拨烦戢奷吏,致贼杀不辜,罢为龙图阁直学士。未数月,为户部尚书。 靖康初,以龙图阁学士知河 ![]() ![]() 蒋堂,字希鲁,常州宜兴人。擢进士第,为楚州团练推官。満岁,吏部引对,真宗览所试判,善之,特授大理寺丞、知临川县。县富人李甲多为不法,前令莫能制,堂戒谕不悛,⽩州以兵索其家,得僣乘舆物,置于死。 历通判眉、许、吉、楚州,以太常博士知泗州,召为监察御史。噤中火,有司请究所起,多引宮人属吏。堂言:"火起无迹,安知非天意也,陛下宜修德应变。有司乃 ![]() 时废发运使,上封者屡以为非便。堂言:"唐裴耀卿、刘晏、第五琦、李巽、裴休,皆尝为江淮、河南转运使,不闻别置使名。国朝卞衮、王嗣宗、刘师道,亦止为转运兼领发运司事,而岁输京师常⾜。"时虽用其议,后卒复。在江、淮,岁荐部史二百人。或谓曰:"一有谬举,且得罪,何以多为?"堂曰:"十得二三,亦⾜报国。"坐失按蕲州王蒙正故⼊部吏死罪,降知越州。州之鉴湖,马臻所为,溉田八千顷,食利者万家,前守建言听民自占,多为豪右所侵,堂奏复之。 徙苏州,⼊判刑部,徙户部勾院,历户部、度支、盐铁副使,安抚梓夔路,擢天章阁待制、江淮制置发运使。先是,发运使上计,造大舟数十,载江、湖物⼊遗京师权贵,堂曰:"吾岂为此,岁⼊自可附驿奉也。"前后五年,未尝一至京师。就除河东路都转运使,未行,知洪州。改应天府,累迁左司郞中、知杭州,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。 庆历初,诏天下建学。汉文翁石室在孔子庙中,堂因广其舍为学宮,选属官以教诸生,士人翕然称之。杨⽇严在蜀,有能名,堂素不乐之。于是节游宴,减厨传,专尚宽纵,颇变⽇严之政。又建铜壶阁,其制宏敞,而材不预具,功既半,乃伐乔木于蜀先主惠陵、江渎祠,又毁后土及刘禅祠,蜀人浸不悦,狱讼滋多。久之,或以为私官 ![]() 堂为人清修纯饬,遇事毅然不屈,贫而乐施。好学,工文辞,延誉晚进,至老不倦,尤嗜作诗,有《吴门集》二十卷。 刘夔,字道元,建州崇安人。进士中第,补广德军判官,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郞,权侍御史。李照改制大乐钟磬,夔以为:"乐之大本,与政化通,不当轻易其器。愿择博学之士以补卿、丞,凡四方妄献说以要进者,请一切罢之。"帝善其言。 历三司户部判官,判度支勾院,江西、两浙、淮南转运使,加直史馆、知陕州,改太常少卿、知广州。所至有廉名。权三司度支副使。桂 ![]() 河北大⽔,民流⼊京东为盗,诏增京东守备。帝问谁可守郓者,宰相以夔对,进给事中、枢密直学士以往。至郓,发廪振饥,民赖全活者甚众,盗贼衰息,赐书褒谕。大臣议 ![]() 夔尝过江东,见二囚系累年矣。问之,曰:"前此杀吉州掾徐咸,疑二人者。"夔为言于朝,释之,后果得真盗。尝遇隐者,得养生术,遂蔬食及独居,退处一阁,家人罕见其面。至老,手⾜耳目強明,如少壮时。不治财产,所收私田有余⾕,则以振乡里贫人。前死数⽇,自作遗表,以禄赐所余分亲族。告其家人曰:"某⽇,吾死矣。"如期而死。无子。 马亮,字叔明,庐州合肥人。举进士,为大理评事、知芜湖县,再迁殿中丞、通判常州。吏民有因缘亡失官钱,籍其赀犹不⾜以偿, ![]() 会诸路转运司置纠察刑狱官,以福建路命亮,覆讯冤狱,全活者数十人。迁太常博士、知福州。苏易简荐亮才任繁剧,召还,同提点三司都勾院、磨勘凭由司。久之,出知饶州。州豪⽩氏多执吏短长,尝杀人,以赦免,愈骜横,为闾里患,亮发其奷,诛之,部中畏慑。州有铸钱监,匠多而铜锡不给,亮请分其工之半,别置监于池州,岁增铸缗钱十万。迁殿中侍御史。 真宗即位,上书言:"陛下初政,军赏宜速,而所在不时给,请遣使分督之。又赦书蠲除州县逋负,而有司趣责愈急,宜如赦推恩以宽民。故事,以亲王尹开封,地尊势重,嫌隙易生,愿鉴其繇,以示保全亲爱之道。契丹仍岁南侵,河朔萧然,请修好以息边民。"帝善其言,以亮为可用。 王均反,以为西川转运副使。贼平,主将邀功,诛杀不已,亮全活千余人。城中米斗千钱,亮出廪米裁其价,人赖以济。召问蜀事,会械送贼诖误者八十九人至阙下,执政 ![]() 时诸州盐井,岁久泉涸,而官督所负课,系捕者州数百人。亮尽释系者,而奏废其井,又除属部旧逋官物二百余万。还知潭州,属县有亡命卒剽攻,为乡闾患,人共谋杀之。事觉,法当死者四人,亮咸贷之,曰:"为民去害,而反坐以死罪,非法意也。"徙升州。行次江州,属岁旱民饥,湖湘漕米数十舟适至,亮移文守将,发以振贫民。因奏:"濒江诸郡皆大歉,而吏不之救,愿罢官籴,令民转粟以相赒。" 以右谏议大夫知广州。时宜州陈进初平,而澄海兵从进反者家属二百余人,法当配隶,亮悉置不问。盐户逋课,质其 ![]() 历知虔洪二州、江陵府,再迁尚书工部侍郞,复知升州,徙杭州,加集贤院学士。先是,江涛大溢,调兵筑堤而工未就,诏问所以捍江之策。亮褒诏祷伍员祠下,明⽇,嘲为之却,出横沙数里,堤遂成。人为御史中丞。建言:"士民⽗祖未葬而析居,请自今未葬者,毋得辄析。"明年,改兵部侍郞、知庐州,徙江陵,又徙江宁府。仁宗初,拜尚书右丞,复知庐州,召判尚书都省兼知审刑院,迁工部尚书、知亳州,又迁江宁府,以太子少保致仕,卒,赠尚书右仆 ![]() 亮有智略,敏于政事,然其所至无廉称。吕夷简少时,从其⽗蒙亨为县福州,亮见而奇之, ![]() ![]() 陈希亮,字公弼,其先京兆人。唐广明中,违难迁眉诌青神之东山。希亮幼孤好学,年十六,将从师,其兄难之,使治钱息三十余万.希亮悉召取钱者,焚其券而去。业成,乃召兄子庸、谕使学,遂俱中天圣八年进士第,里人表其闾曰"三俊"。 初为大理评事、知长沙县。有僧海印国师,出⼊章献皇后家,与诸贵人 ![]() ![]() 初,蜀人官蜀,不得通判州事。希亮以⺟老,愿折资为县侍亲,于是知临津县。⺟终,服除,为开封府司录司事。福胜塔火,官 ![]() ![]() 期年,盗起京西,杀守令,富弼荐希亮可用,起知房州。州素无兵备,民凛凛 ![]() ![]() ![]() 时剧贼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代还,执政 ![]() 皇祐元年,移滑州。奏事殿上,仁宗劳之曰:"知卿疾恶,无惩沈氏子事。"未行,诏提举河北便籴。都转运使魏瓘劾希亮擅增损物价。已而瓘除龙图阁学士、知开封府,希亮乞廷辨。既对,仁宗直希亮,夺瓘职知越州,且 ![]() 是岁,盗起宛句,昼劫张郭镇,执濮州通判井渊。仁宗以为忧,问执政可用者。未及对,仁宗曰:"朕得之矣。"乃以希亮为曹州。不逾月,悉擒其 ![]() 淮南饥,安抚、转运使皆言寿舂守王正民不任职,正民坐免,诏希亮乘传代之。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,凡十三万石,谓之拆役米。米翔贵,民益饥。希亮至,除之,且表其事,旁郡皆得除。又言正民无罪,职事办治。诏复以正民为鄂州。 久之,徙知庐州。虎翼军士屯寿舂者,以谋反诛,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,皆自疑不安。一⽇,有窃⼊府舍将为不利者。希亮笑曰:"此必醉耳。"贷而流之,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,且以守仓库。人为之惧,希亮益加亲信,皆感德,指心誓为希亮死。改提点刑狱江东,迁度支郞中,徙河北。 嘉祐二年,⼊为开封府判官,改判三司户部勾院。朝廷以三司事冗,簿书留滞,乃命希亮又兼开拆司。荣州鬻盐凡十八井,岁久澹竭,有司责课如初,民破产籍没者三百余家。希亮为言,还其所籍,岁蠲三十余万斤。三司簿书滞留者,自天禧以来,末帐六百有四,明道以来,生事二百一十二万,希亮⽇夜课吏,凡九月,去其三之二。度支吏不时勾,希亮杖之。副使以希亮擅决罚,由是事复滞。 会接伴契丹使还,自请补外,乃以为京西转运使,赐三品服。石塘河役兵叛,其首周元自称周大王,震动汝、洛间。希亮闻之,即⽇轻骑出按,吏请以兵从,希亮不许。其贼二十四人道遇希亮,以希亮轻出,意⾊闲和,不能测,遂相与列诉道周。希亮徐问其所苦,命一老兵押之,曰:"以是付叶县,听吾命。"既至,令曰:"汝以自首,皆无罪,然必有首谋者。"众不敢隐,乃斩元以徇,流军校一人,余悉遣赴役如初。 迁京东转运使。濰州参军王康赴官,道博平,大猾有号"截道虎"者,殴康及其女几死,吏不敢问。希亮移捕甚急,卒流海岛;又劾吏故纵,坐免者数人。除州守暴苛,以细过籍民产数十家,获小盗,使必自诬抵死。希亮言其状,卒以废去。 数上章请老,不允,移知凤翔。仓粟支十二年,主者以败腐为忧,岁饥,希亮发十二万石贷民。有司惧为擅发,希亮⾝任之。是秋大 ![]() 英宗即位,迁太常少卿。狱有盗,法当死,僚官持不可。久之,盗杀守吏遁去。希亮以前议谳于朝,而希亮之议是。僚官惧, ![]() 希亮为人清劲寡 ![]() ![]() 四子。忱,度支郞中。恪,滑州推官。恂,大理寺丞。慥字季常,少时使酒好剑,用财如粪土,慕朱家、郭解为人,闾里之侠皆宗之。在岐下,尝从两骑挟二矢与苏轼游西山。鹊起于前,使骑逐而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论曰:乘雅恬退,颍不阿贵戚,有儒者之风。挚淳静而不矫,池质易而长厚,肃议法平恕,及、堂、夔清修自守,盖侍从之选也。希亮为政严而不残,其良吏与。马亮饶才智而寡廉称,士论以此惜之。 部分译文 彭乘,字利建,益州华 ![]() ![]() 宋真宗天禧(1017~1021)初年,因寇准的引荐,做馆阁校勘。改任天平军节度推官。参与校对《南北史》、《隋书》,再改任秘书省著作佐郞,迁秘书省丞、集贤校理。恳求就便养亲,被任命为普州知州。蜀人做自己乡郡的太守就是从彭乘开始的。当时普州人很少有文化的,彭乘在此兴学,将当地的弟子召集起来上学受教育。彭乘⽗亲死,下葬后,有甘露降于墓地的松柏之上。时人认为这是因为彭乘至孝的缘故。服丧完毕后,任荆门军知事,改太常博士。后又召回朝廷,为同判尚书刑部,出任安州知州。升提点京西刑狱,再改夔州路转运使。赴任后正碰上当地強盗田忠霸引 ![]() ![]() 当初,修起居注缺中书舍人,彭乘在待选之中,皇帝指着彭乘说:“这是一个老儒,素有恬退的雅名,没有什么人能取代他。”等召见他时,皇帝问他:“你是前朝旧臣,长期任地方官,但自己却从没请求调进京。”彭乘回答说:“我生 ![]() ![]() ![]() 司马池,字和中。自己说是晋安平献王司马孚的后裔。因征东大将军司马 ![]() ![]() 考进士,正当要举行殿试时,突然有信报司马池⺟亲死了。朋友为了不影响他的试考,将报丧信蔵起来没有告诉他。司马池心里十分不安,晚上也睡不着。说“:我的⺟亲素来多病,家里怎么会没有异常之事呢?”走到宮城门边,徘徊着不想进去。于是就与自己的朋友谈,朋友只告诉他⺟亲病了,司马池闻言号恸大哭着跑回去了。后来考中进士第,授永宁主簿。出⼊乘驴。与县令关系不好,司马池因为有公事去见县令,县令向南盘坐不起⾝,于是司马池挽着县令向西并排坐在一起讨论公事,没有一点屈服。历任建德、郫县县尉。蜀人妄传戍兵叛 ![]() 后调任郑州防御判官、知光山县。当时皇帝营造宮殿,下诏从各州调集竹木,州里限期各县三⽇之內运送完。司马池以光山县本地不产大竹,要从蕲、⻩两地转买为由,认为三⽇之期不可能做到。于是同老百姓另行约定时间,并宣布过约期不送者即治罪。最后光山县完成送竹任务比其他县要早。 盛度将他推荐到朝廷,改任秘书省著作佐郞,监安丰酒税,调知小溪县。刘烨任河南知府时,召司马池为司录参军事。一年后,通判留守司。枢密使曹利用上奏要司马池任群牧判官,司马池辞谢不就,但朝廷还是授给了他。曹利用曾经委托他负责征大臣们所欠的进马费用。司马池说:“命令不实行,是因为上级违犯了它。你所欠的马费还很多,不先送,怎么去催促他人呢?”曹利用惊讶地说“:员官骗我说已给我送了。”于是赶紧下令将其送给朝廷。数⽇之中各位负责者都完成了任务。后来曹利用被贬官,他的同 ![]() 正值皇帝下诏百官轮流应对。司马池说“:唐朝之制,凡皇帝诏书制定以后如有不方便的地方,门下省即负责封还不下发。现在门下省虽仍有封驳之名,但一有诏书出来中书省一律下达。这样就不能避免皇帝的失误了。”內侍皇甫继明任给事章献太后阁,兼领估马司,自己说通过估马为家国赚了丰厚利益,乞求升职。事情 ![]() ![]() 后被召回朝廷任知谏院,司马池上书恳切推辞此官。宋仁宗对宰相说“:别人都喜 ![]() ![]() 累迁至尚书兵部员外郞,遂兼侍御史知杂事。曾经说:“陕西用兵无宿将,刘平刚愎自用缺少智谋,一定会误大事。”后刘平果然失败。改做户部度支、盐铁副使。年満后,中书提名升职。皇帝说“:司马池是一个坚持辞谢不做谏官的人。”因而擢天章阁待制、知河中府,徙同州知州,又迁杭州知州。 司马池 ![]() 陈希亮,字公弼,他的祖先是京兆人。唐朝广明(880)年间,避难迁居眉州青神县的东山。陈希亮幼年丧⽗,但很好学,十六岁,将要拜师求学时,他哥哥为难阻止他,派他去将三十多万放出的息钱收回,陈希亮把借钱的人都叫来,烧毁借据然后走了。事业有成就后,便将哥哥的儿子陈庸、陈谕召去读书,他们终于都中了天圣八年(1030)的进士,家乡人在他们家门题匾叫“三俊” 陈希亮初任大理评事、长沙知县。当地有个叫海印国师的和尚,出⼊章献皇后家,与权贵们相往来,仗势侵占民众土地,人们没哪个敢正视他,陈希亮把他逮捕依法治罪,全县震惊。郴州竹场有人伪造证券给输粮户送到官府充当税粮,事情被发觉,输粮户将被处死,陈希亮查出输粮户是无辜的,便将他放出来,后来果真找到了伪造证券的人。陈希亮再升做殿中丞,调任。。县知县。该县有个老官吏曹腆犯法,认为陈希亮年轻,轻慢他。陈希亮上任后,首先得到他的罪证将他惩治。曹腆叩头出⾎,愿意改过自新,陈希亮警告以后将他放了,曹腆后来终于成了一个好官吏。当地巫师每年勒索百姓财物祭鬼,叫作舂斋,说不这样就会有火灾;民间谣传有三个红⾐老人放火。陈希亮就下令噤止,百姓不敢违犯,而火灾也没有发生。又毁掉 ![]() 起初,蜀人在蜀地做官,不能通判州事。陈希亮因为⺟亲年老,愿意降级做知县以便侍养老⺟,于是任临津知县。⺟亲死后,陈希亮服完丧,任开封府司录司事。福胜塔被火烧后,官府计划重建,估计费用要三万钱,陈希亮说:“陕西用兵打仗,希望用这钱馈赠给军队。”朝廷因此下令不再重建。青州平民赵禹上书,说西夏赵元昊必反,宰相认为赵禹狂言,将他流放到建州,赵元昊果然反叛。赵禹向当地官府上诉,没有受理,于是逃到京城自己向宰相理论,宰相发怒,将他关⼊开封监狱。陈希亮说赵禹该重赏不该治罪,争论不已。皇上释放赵禹,赏他做徐州推官,并且想要陈希亮做御史。碰巧外戚沈元吉因奷盗杀人,陈希亮查得实情,沈元吉自惊仆地而死,沈家上诉控告陈希亮,皇上下诏御史给陈希亮及所有狱吏治罪。陈希亮说“:杀此贼者独我一人而已。”因此被治罪免官废为平民。 一年后,京西兴起強盗,杀害当地郡守县令,富弼推荐说陈希亮可以起用,于是陈希亮复出做房州知州。该州素来无兵守备,民众惊恐万分,只想逃亡,陈希亮用守城和牢狱的士兵再杂用山河户,共得数百人。⽇夜部署守卫,声振山南,民人依恃他们才得到安宁。殿侍雷甲带兵百多人追強盗到竹山,雷甲不能约束队部,所到之处,士兵暴 ![]() ![]() ![]() 当时大盗贼头子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任职期満回朝,执政者要陈希亮做大理少卿,陈希亮说:“做法官守文书,不是我的理想,希望管理一郡来为皇上效力。”于是任命他为宿州知州。当时宿州在汴⽔上造桥,河⽔涨后接近桥面,常损坏过往舟船。陈希亮开始首创飞桥,不要墩柱,以方便船只往来。皇上下诏赏赐细绢褒奖他,并且推广他的方法,从京城到泗州,都修建飞桥。 皇。。元年(1049),调任滑州知州。上殿奏事时,宋仁宗慰劳他说:“朕知卿疾恶如仇,没有杀外戚沈元吉的事。”还没出发赴任,下诏令他做提举河北便籴。都转运使魏馞弹劾他擅自增减物价。不久魏馞任龙图阁学士、开封府知府,陈希亮请求上朝辩⽩。奏对完后,仁宗认为陈希亮有理,免了魏馞的职,降职做越州知州,并且要重用陈希亮。陈希亮说:“臣与转运使不和,不能说臣没错。”坚决请求回滑州。遇上⻩河在鱼池埽涨⽔,快要冲垮河堤,陈希亮召集全部河上使者,出派噤卫队部抗灾。他住在河⽔缺口下极易冲倒的房子里,官吏民众都哭泣着多次劝谏他撤走,陈希亮坚决卧在那里不动,而河⽔也退去了,人们把他比作王尊。 这年,盗贼从宛句兴起,⽩天洗劫张郭镇,抓了濮州通判井渊。仁宗很忧虑,询问执政者谁可任用来平贼。未等回答,仁宗又说:“朕已有了。”于是任命陈希亮为曹州知州。不出一个月,陈希亮全部擒住了盗贼。 淮南饥荒,安抚使、转运使都说是寿舂知州王正民没有尽职,王正民因此被免官,朝廷令陈希亮乘驿站专车前往代替他。转运使调进里胥的米而免除他们的徭役,共收十三万石,叫作折役米。米价飞涨,民人更加饥荒。陈希亮来后,废除这一做法,并且将此事上奏,因此邻郡也都停止了这一做法。陈希亮又说王正民无罪,他任职办事努力有成绩。皇上下诏又任命王正民为鄂州知州。 后来,调任庐州知州。驻守寿舂的虎翼军士兵,因谋反被诛杀,其余没谋反的数百人被迁到庐州,都惶惑不安。一天,有一个士兵偷⼊官府将要做不利的事。陈希亮笑着说“:这一定是个醉汉。”于是减罪将他流放,再将其余士兵全部 ![]() ![]() 嘉。。二年(1057),进京任开封府判官,改任判三司户部勾院。朝廷因为三司的事情繁多,公文被滞留不能迅速传递,于是命陈希亮又兼官开拆司。荣州出产盐的井共十八口,年久枯竭,但官府仍如当初一样催收课赋,盐民破产被没收户籍的有三百多家。陈希亮为他们请求朝廷,恢复他们被籍没的财产,每年减免三十余万斤。三司公文被滞留的,自天禧(1017~1021)以来,未登记处理完的有六百零四件,明道(1032~1033)以来新增加的有二百一十二万,陈希亮⽇夜督促官吏,共用九个月,处理了其中三分之二。度支员官有时不办公,陈希亮便杖打他们。副使认为陈希亮擅自决定刑罚,三司的事因此又停滞下来。 当他 ![]() ![]() ![]() 迁京东转运使。潍州参军王康前来赴任,途经博平时,有个外号叫“截道虎”的大強盗,将王康及其女儿殴打几乎至死,官吏不敢过问。陈希亮下令追捕很急,终于将他流放到海岛;又弹劾官吏故意放纵之过,官吏因此被免官的有好几个。徐州知州暴 ![]() 陈希亮多次上书请求退休,朝廷不同意,调他做凤翔知府。凤翔粮仓储粮可支十二年,主管者担心会败腐变质,闹饥荒的年份,陈希亮将十二万石借贷给百姓。官吏害怕做擅自发放的事,陈希亮便一个人承担责任。这年秋天大丰收,老百姓用新粮还陈⾕,官府民众都方便。于阗使者⼊朝,经过秦州,经略使用客礼招待他。使者很傲慢,留住一个多月,损坏驿站中的家什器物,放纵他的随从到市上抢夺食物,居民都⽩天关门。陈希亮说:“我曾负责接待契丹使节,了解这种事情。使者起初不敢横暴,都是翻译教的,我狠狠的绳之以法,翻译恐惧,使者就不敢 ![]() 宋英宗即位,陈希亮升任太常少卿。狱中有个強盗,依法当处死,同僚员官认为不应判死刑。后来,強盗杀死守卫的官吏逃跑了。陈希亮将从前的议论 ![]() 陈希亮为人清廉、刚直、寡 ![]() ![]() 陈希亮有四个儿子。陈忱,任度支郞中。陈恪,任滑州推官。陈恂,任大理寺丞。陈忄造,字季常,年轻时好饮酒击剑,用财如粪土,仰慕汉代朱家、郭解的为人,当地侠士都尊奉他。在岐山下,带了两随从骑士和两副弓箭与苏轼同游西山。有喜鹊在前面飞起,他派骑士追去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上一章 宋史 下一章 ( → ) |
宋史最新章节由脱脱、阿鲁图等提供,《宋史》情节跌宕起伏、扣人心弦,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小说,零点看书免费提供宋史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|